能源整合應用
OPV 有機太陽能電池(Organic Photovoltaics)
在太陽光電領域,滿度電力率先引進第三代太陽能技術──有機太陽能電池(OPV, Organic Photovoltaics)。相較於傳統矽晶太陽能,OPV 更輕薄、可撓曲,具備絕佳的設計自由度,能廣泛應用於室內與室外各式場域;同時,其低溫製程與無毒材料使製造過程更環保,為用戶帶來真正的綠色能源選擇。


儲能 × 發電 × 設計 —— 讓空間發光發電
OPV 不僅是能源科技,更是結合儲能、發電與美學的新世代解決方案。它能突破傳統太陽能限制,應用於邊角、曲面及設計空間,如玻璃帷幕、建築外牆、展演場域與行動裝置,讓原本無法安裝傳統太陽能的場域,也能參與綠能轉型。OPV,不只是能源,更是一種新的建築語言,賦予空間嶄新的生命力。
滿度電力攜手專業團隊,專注於 OPV 模組的轉換效率、穩定性與壽命,確保功能與美感兼備,為用戶提供值得信賴的綠能選擇,共創永續未來。我們結合國內外技術夥伴的專業支持,嚴格把關每一片 OPV 模組的品質,讓消費者在選擇能源方案的同時,也為地球爭取更多喘息的空間。以科技實踐永續,以設計點亮生活未來。
OPV技術特點
輕薄與可撓性軟模組重量輕,厚度僅約0.2mm,可應用於各種曲面與輕型結構。
設計自由度高可製成半透明的形式,為建築提供具發電與透光的功能。各種顏色與形狀,實現美觀與客製化,並能整合於各式材質(如金屬、玻璃、布料等)。
製程友善低溫製程(<150°C)可採用塑膠或其他柔性基材,並支援捲對捲(Roll to Roll)生產,減少碳足跡。
優異低光效能在室內或陰天等低照度條件下仍可有效發電,具備高吸收係數與薄膜光學密度。
安裝便利應用靈活性高可隨時拆裝至不同場域,彈性應用,應用於平面、曲面、纖維、織物、行動設備等領域,突破傳統PV在平面與固定安裝的限制。
技術優勢與傳統太陽能比較
-
傳統太陽能˙ 製造成本高
˙ 製程需高溫且需金屬/玻璃支撐層
˙ 重量重、不可撓、易碎
˙ 顏色受限(黑或藍)
˙ 侷限光入射角度
˙ 無法於室內弱光應用
˙ 僅單面發電
˙ 應用侷限於屋頂與地面場域 -
OPV有機太陽能˙ 低製造成本(R2R捲對捲)
˙ 可低溫製程,適用多種柔性基材
˙ 輕量、可撓、耐衝擊
˙ 可客製顏色並具半透明性
˙ 可應用於非平面結構
˙ 不受角度影響
˙ 室內光源效能優異
˙ 可透性雙面皆可發電
˙ 可拓展至穿戴裝置與移動應用
環境與永續優勢
✔ 低碳足跡:具最短能源回收時間(EPBT),快速達到碳平衡。
✔ 不含稀土與毒性物質:無氯氟碳(FCKW)、不使用稀有金屬。
✔ 可回收再利用:OPV薄膜可透過傳統塑膠回收系統再利用。
✔ 資源節省:製程材料用量低,達成最佳資源利用效率。
✔ ESG概念:提升企業對於環境議題的形象。

應用領域
- 建築整合型光伏 (BIPV):外牆、窗戶、遮陽系統、屋頂整合。
- 移動能源與穿戴裝置:背包、帳篷、行動電源、智能穿戴。
- 室內能源收集:智慧居家、物聯網裝置、感測器。
- 展覽與廣告裝置:透明顯示、品牌光電展示。
- 能源整合: 搭配儲能設備增加能源利用度。

專屬設計,無限可能
從空間設計到能源規劃,滿度電力提供靈活多樣的 OPV模組方案,支援各種尺寸、形狀與結構選擇,無論是直線延伸、曲面鋪陳,或藝術裝置,我們都能量身打造。
- ESG形象與碳足跡減量方案以OPV技術協助企業導入再生能源,實現建築碳排減量,提升永續報告書指標(ESG, CSR),為品牌增添綠色形象與競爭力。
- 藝術與設計整合方案將OPV模組作為空間美學元素,結合建築立面、公共藝術、景觀裝置,創造兼具能源功能與藝術語言的作品。
- 室內外能源空間整合方案依據場域需求,量身規劃室內外光能系統,包括玻璃、遮陽棚、圍欄、農棚架等,在不影響建築美感下導入發電機能。
- 讓每一片OPV,為空間開始發電、讓每一片OPV,都成為設計的一部分。
實際應用場域
✔ 結合建築美學,打造永續地標
✔ 適應各種場域,從商業空間到公共藝術
✔ 方案式規劃,依需求量身設計與組合
✔ 導入再生能源,提升空間價值與品牌形象

技術原理與運作機制
OPV模組的能量轉換包含以下關鍵步驟
- 光吸收(Light Absorption):活性層吸收光能,激發形成激子(Exciton)。
- 激子擴散(Exciton Diffusion):激子向給體/受體(D/A)界面移動,或衰變為基態。
- 電荷分離(Charge Separation):激子在D/A界面產生電子與電洞,並分離轉移。
- 電荷傳輸與收集(Charge Transport & Collection):電子與電洞分別傳導至陰極與陽極,輸出電流。